乐鱼app体育安全吗:网红口水歌《跳楼机》狂赚4000万华语乐坛遮羞布一点都没了
来源:乐鱼app体育安全吗 发布时间:2025-08-17 06:20:06
产品详情
乐鱼体育app靠谱吗:
“或许是我太贱,居然还是要打开《跳楼机》。”在网络神曲《跳楼机》的评论区,许多网友不禁这样自嘲。
作为近年来迅速蹿红的网络热门歌曲,《跳楼机》所取得的成绩不可以小看。不仅一举登顶Spotify的港台及东南亚地区榜单,更在全球榜单中闯入了前十五名。各大综艺娱乐节目也开始纷纷借势“蹭热度”。例如,《乘风2025》选择《跳楼机》作为竞演歌曲,叶童和侯佩岑的团队都争相抢占该曲目。而在《天赐的声音6》中,王源、刘宇宁纷纷表达了想演绎《跳楼机》的愿望,最终由张靓颖获得演唱机会。张靓颖的演绎让不少网友大呼这首歌“从专升本到硕士”,甚至有些人形容为“米其林大厨做麻辣烫”的绝妙组合。
最让人惊讶的是,音乐博主@遇见好音乐-觅听在某平台指出,《跳楼机》这首去年底发布的单曲,已为创作团队带来了约4000万人民币的收入。这这中间还包括流媒体平台的结算、海外版税、演出授权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授权等。这一个数字震惊了不少网友。对于部分人来说,《跳楼机》简单直白的歌词和旋律似乎并不值得如此巨大的商业回报,然而也有网友认为,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能够精准捕捉用户的审美需求,推出对应的内容以获取利润,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一现象其实反映了艺术内容与商业市场之间的深刻博弈。一首歌曲确实可以是商品,但它不应单纯追求流量效应,忽视艺术的创新。否则,最终所带来的,或许是一个短期有效、但缺乏深度的循环。
“截至四月初,《跳楼机》已产生约400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在一篇讨论流行歌曲收入的帖子中,音乐博主@遇见好音乐-觅听如此回应。随之而来的是他发布的详细账单,拆解了这4000万收入的来源:1500万来自流媒体结算,500万来自YouTube、Spotify等海外平台的版税收入,500万来自演出授权,其余的则来源于重置、公共播放及移动终端的授权。
截至目前,《跳楼机》的制作公司及创作团队尚未对此作出公开回应。但演唱者LBI利比却在社会化媒体上频频发布自己的“战报”,宣称《跳楼机》已横扫Spotify的港台及东南亚榜单,全球榜单也曾一度登上Top15。
在某种程度上,LBI利比的谦逊显得有些过分。《跳楼机》发布至今不到半年,但在各大平台已收获千万级的点赞与收藏,热度直逼陶喆的《爱我还是他》、王力宏的《爱错》以及周杰伦的热门单曲。已经有不少网友认为,若论数据,LBI利比有可能成为当今华语乐坛的“白金级”音乐人。
然而,《跳楼机》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最初,它并未迅速爆红。直到两个月后,慢慢的变多的网络歌手和博主开始翻唱这首歌,像新生代男团Ozone的周子翔、马来西亚人气歌手蔡恩雨、网络歌手EN等纷纷加入。与此同时,YouTube网红博主@木星人也在社会化媒体上为其背书,这才为《跳楼机》的迅猛传播奠定了基础。
真正让《跳楼机》成为爆款的,是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自今年2月起,这首歌成为了众多情感类视频的常用背景音乐。歌词中“Baby我们的感情好像跳楼机 / 让我突然升空又急速落地”以及“可能是我贱吧 / 不爱我的非要上”引发了网友们的情感共鸣,成为情绪宣泄的标志,甚至让“跳楼机emo挑战”线亿。
更具吸引力的是,《跳楼机》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与传统伤感情歌的歌名不同,“跳楼机”这一游乐园自由落体设施的象征,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好奇心,大家纷纷“跳上”这首歌的音符,体验它带来的强烈视听冲击。
《跳楼机》的成功并不难理解,其实所有网红歌曲、短视频神曲都有一个共同的传播逻辑:通俗的歌词、直白的情感和简单易记的旋律。回到《跳楼机》,最引人关注的,毫无疑问是歌词。比如“可能是我贱吧 / 不爱我的非要上”这一句,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些人认为这样的歌词过于简单、甚至庸俗,根本不适合作为歌词。然而,另一些网友则觉得,搭配伤感的旋律,这样的歌词却能在听感上形成自然流畅的感觉,丝毫不显得突兀。
这并不是《跳楼机》一首歌的独特现象,回顾近年来的网红歌曲,其歌词大多都非常直白。比如“来财 / 来财”、“心在跳是爱情如烈火,你在笑疯狂的人是我”等等。甚至有网友曾戏谑:“如果《壁上观》一首歌能让大家惊叹‘太有文化了’,那这些歌词又该算什么呢?”
如果说歌词的好坏还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由网友评判,那旋律的好坏却往往更难以评价。对于网红神曲来说,“病毒式传播”无疑比旋律的艺术性更重要,音乐本身的深度似乎已不再是主流关注点。
然而,尽管网红歌曲的旋律常被批评为“洗脑”,一些音乐人仍表示肯定。比如,@马呜呜好饿认为《跳楼机》的编曲相对成熟,而@阿张RayZhang则认为尽管旋律公式化,但其确实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堪称商业作品中的一个及格分。
正如糖精虽甜,却终究不如天然食材美味,当前的“网络神曲”虽然在商业上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们是否真正“好”,可以让我们深思。从商业角度来看,这类歌曲的成功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它们迎合了短视频平台对内容的需求:快速、直接、简单。它们的歌词多以简洁明了的情感表达为主,旋律则力求抓住听众的耳朵,带有极强的“洗脑”性质。
尤其是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伤感情歌的流行能够迅速击中年轻群体的情感需求。早期“网抑云”的盛行,便是这一情感波动的先兆。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网红歌曲不单单是音乐作品,它们所代表的群体文化和流量效应同样极为重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跳楼机》等网红歌曲会被各大综艺娱乐节目争相演绎。即便这些歌曲本身并非“高雅”,却因其极高的流行度,成为了综艺娱乐节目乃至音乐公司的“救命稻草”。
甚至连索尼音乐这样的国际大公司,也投身其中。《跳楼机》的发行公司正是索尼音乐,发布这种歌名与内容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不禁让乐迷感到吃惊。不过,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如今的唱片公司,为了商业利益,早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音乐品质’,而是以‘流量’为导向,选择能快速产生大规模影响力的作品。”
诚然,商业化的成功固然让人艳羡,但如果所有音乐都只以“流量”与“用户喜好”为衡量标准,难免会陷入同质化的恶性循环。当艺术创作被过度商业化时,真正值得深思、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恐怕会慢慢的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