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为民生实事多些“加持”
农贸市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类对于农贸市场的建设也呈现更高要求。所谓“住有宜居”,不单单是房子的事,还与菜场等周边生活环境、配套设施密切相连。
近日,改造后的张家港市花园浜农贸市场正式亮相,只见干净整洁的通道、设置有序的摊位、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让人有置身现代超市之感。该农贸市场经过改造升级,不仅撕下了“鱼腥味”的旧式菜场标签,而且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数据信息化、农产品快检安全化的转型,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毋庸讳言,以往马路菜场、噪音扰民、油烟污染、非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时常出现,是周边居民投诉的“重灾区”。如今,农贸市场模样大变,实质上是近年来有序推进的“菜场革命”的结果。源于各地党委政府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新发展阶段新特征新要求的精准把握,着力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探索农贸市场运营新模式,使之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与经济发展、城市形态等相契合。
值得称道的是,新年伊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无一例外把农贸市场建设改造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的“重头戏”,作出规划部署。2021年,苏州将新建、改建25家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改造,重在提升居民舒适度、幸福指数。新建、改建后农贸市场普遍按照鲜、活、生、熟、干、湿等区域划分,同时增加了雨污分流、垃圾分类、排污隔味、风幕机等设施。不仅供应了性能好价格低的商品,还打造了舒适的购物环境。昔日农贸市场的“卫生死角”公共厕所也焕然一新。
农贸市场改造,重在切实提高规范化管理上的水准。下决心根治农贸市场文明创建的短板问题,不留死角治“脏”,不留余地治“乱”, 实际做到农贸市场环境整改治理巡查全覆盖、不间断。大力实施农贸市场规范化、品牌化新模式,借助规模经营优势引入更多品牌商户,对接农产品基地,为周边老百姓提供更丰富立体的生活选择,让城市的烟火气愈加“精致”。 同时,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有益尝试、奠定坚实基础。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农贸市场的精彩蝶变、华丽转身启示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转型升级、机制创新。聚焦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奋发有为、主动作为的工作姿态,敢于啃下诸如“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硬骨头”,努力谋求民生实事最好的项目,赢得民生实事最好的成果,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牛弹琴:以色列杀了最想杀的敌人 伊朗让全世界看笑线岁女子放弃北漂住养老院:在京工作11年 父母已去世
牛弹琴:以色列杀了最想杀的敌人 伊朗让全世界看笑线岁女子放弃北漂住养老院:在京工作11年 父母已去世
关注丨痛心!年仅27岁中国男子泰国普吉岛游泳失踪身亡,中国驻泰领馆紧急提醒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