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编:230041
  • 电话:15755198634(微信同号)
  • 地址:安徽合肥包河区当涂路安徽五金机电商贸城一期A区5栋127号

【首席观察】2024年风向

发表时间:2024-08-20 09:59:54  来源:米乐正宗官网app下载

  2023年是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动、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稳中求进的一年;2024年则将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一年。同时,“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是基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一坐标体系,其将描摹的是一张中国式现代化蓝图。

  2023年渐入尾声,好消息是12月14日,美联储放“鸽”后,全球金融市场指数也随之攀升。当日,美股道琼斯工业指数涨0.43%,纳斯达克指数涨0.19%,标普500涨0.26%,国际油价与金价分别涨超3%、2%。

  笼罩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空的紧缩阴霾渐趋消散?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美联储议息会议决议显示: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在5.25%-5.50%区间。

  信达证券分析,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主要释放两点信息:第一,鸽派决议落地,加息周期尾声再确认。尽管美联储尚未决定降息时点,但本次会议讨论了降息,整体释放鸽派信号。第二,12月点阵图暗示明年至少降息三次。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不希望排除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但投资者对于鲍威尔的暗示并不认同。

  坏消息是科技变量裹挟下的国际秩序崩塌与重构日趋显性,地理政治学冲突加剧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外围市场如此,金融市场短暂祥和、升温背后,实则是风高浪急,唯有未雨绸缪,笃定前行方能应对。

  这个时候,目光投向东方。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居位第一的是“必须把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中间三个“必须”依次为“一定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一定要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定要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压轴的是“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经济发展需要物质基础,无论何时,发展都是硬道理,但新经济需要科技与人文生态环境进阶的“硬(核)发展”。此“硬”非彼“硬”,当下语境强调的是新时代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重视质量和效益、追求可持续性和全面性的经济发展,而不是注重增速和规模之扩大、强调追求GDP单纯快速的增长。

  正如,硬(核)发展不变,变的是发展的生态环境、内外生动能、发展模式与理念。

  变与不变之间,政治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背景下,经济治理理念也随之深化与更新。硬发展旨在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全球进入不可逆“高风险社会”(高科技风险、环境污染和生态紊乱、传染病、潜在经济危机、地缘冲突加剧等)宏观大背景下,追求速度与规模的旧模式、旧动能已然式微,几乎“跑不动”了。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要更看重创新、绿色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等方面的要求,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高水平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必须把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要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对于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学技术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等。

  对于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稳步的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学技术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化的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其中,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当作是货币政策需要瞄定的目标之一。有市场的人表示,可能宏观调控决策部门意识到了潜在通货紧缩隐患的风险,未来或许会出台针对性的政策。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分析,现在称经济触底还为时过早。他预计中国可能在2024年春季的某个时候大幅调整政策措施。

  2024年围绕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位居第一的是“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会议指出,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化的经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大范围的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中央财办有关负责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而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转化需要全方位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数字化的经济、培育新兴起的产业,和鼓励创新创业等,形成聚合效应。

  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经济数据有喜有忧,A股市场在预期与现实的较量中持续震荡。全球市场上,美联储放“鸽”后,市场一片欢腾。有分析认为,美国经济软着陆成为当前华尔街最为拥挤的交易,但其或是一厢情愿,因过去三年来投资者的预期,后来均被打脸。

  央行发布的金融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9万亿元,去年同期新增1.21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45万亿元,去年同期新增1.98万亿元。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分析,11月信贷增长低于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基本符合预期。结构上,居民短贷和按揭贷明显低于季节性,企业短贷及票据冲量特征延续,狭义货币增速也降至历史低位,再结合11月物价、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观等指标,均指向当前经济修复基础尚不牢固,本质还是需求不足、信心不足、内生动能不强。

  熊园认为,2024年政策总基调将会是偏扩张、偏刺激,具体到货币端,宽松还是大方向,短期降准降息的可能性极大的提升(最快12月)。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测,2024年中国财政赤字或维持在3.8%,中国央行降息10个基点,降准75个基点。

  不过,目前货币政策暂无动静。12月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与上月持平,已连续4个月维持不变。

  12月15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同时适当供应中长期基础货币,中国央行开展了5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4500亿元MLF操作,利率分别维持1.8%、2.5%不变。因为12月有6500亿元MLF到期,MLF继续实现“量增价平”续作,净投放量创年内新高。

  就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释有四点原因:缓解流动性紧张预期,强化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缓解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压力,稳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业存单利率居高不下,远超MLF利率,银行机构对MLF的需求大幅度的增加;提效率、防空转、稳汇率等多重考量下,传统总量工具空间收窄,MLF等加量续作成为当前政策选择。

  在温彬看来,为缓解银行资产端定价下行压力,维持银行息差和利润在合理水平,以及为银行留存实力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风险,MLF利率维持不变。

  11月的经济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或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析,2023年11月,主要经济稳步的增长数据同比增速大多保持恢复势头。11月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同比增速均较10月提升。考虑到去年同期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低基数的推升不容忽视。以两年平均增速看,11月社零、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较为明显。

  钟正生分析,其中,制造业生产延续复苏,投资增速也有提升。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较10月提升2个百分点;作为主体部分的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10月提升1.5个百分点至6.7%。

  不过,房地产投资跌幅略有收窄。11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略回升0.8个百分点至-10.5%。钟正生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去年同期低基数存在支撑,11月房地产投资环比增速弱于2018至2021年同期均值;另一方面,房企融资政策支持力度增强,资金端边际改善。

  钟正生注意到,11月新开工面积当月同比增速达4.8%,由负转正。不过,作为新开工领先指标的百城土地成交尚未走向趋势性恢复,且商品房库存继续累积,新开工改善的后劲还待观察。

  居民消费方面,出行及服务消费相对强劲,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上月提升2.5个百分点至10.1%。

  而同比下降0.5%的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及同比下降3.0%的11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显示,物价再度走弱。有市场人士提示,要防范通货紧缩风险隐患。

  此时,再回望“发展”这一永恒经济主题,尽管发展需要经济基础,但AI智能大数据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吗?

  有市场观点分析,无论处于何种时期,都不可以忽视高水平发展的要求。只追求经济提高速度而忽视质量,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某一些程度上,高水平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经济提高速度基础,而是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虽然经济提高速度可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如果面临通缩风险,政府可通过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经济,或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此来实现高水平发展。

  不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显然是确保经济稳定和解决好民生问题。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恰是经济托底的基石,民生保障底座夯实了,发展才能真正“硬核”起来。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