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邮编:230041
  • 电话:15755198634(微信同号)
  • 地址:安徽合肥包河区当涂路安徽五金机电商贸城一期A区5栋127号

“高价厕所”变“仓房” “方便”为何不方便

来源:米乐正宗官网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21 15:52:30

  近日,安徽、河南等地农村新厕弃用现象被曝光,“中看不中用”的厕所暴露出农村改厕过程中存在一刀切和等问题。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推进三年厕所革命,不少地区村民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方便”的心愿。然而,也有很多地方急于求成、缺少调查、强行推进,导致一些农户的马桶竟成了“花瓶”,中看不中用。好事怎么样才可以办好,方便如何“真方便”?《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内蒙古农村走访,倾听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

  记者走访发现,尽管已经改厕,一些农户仍无法完全和旱厕说再见:有的改厕后家里的厕所由一个变成了两个,小便用家里的水冲式马桶,大便照旧跑出去上旱厕;有的平日里从不用马桶,孩子过节回来才用一下;有的干脆弃用,马桶成了家里的摆设。

  走进凉城县岱海镇元山子村农户陈福胜家,门口对面是一个小隔间,非常容易就能识别出是改厕后的卫生间。推开门,里面却堆放着褥子、包子、大葱等杂物和食物,马桶上还摞着一个饭盆。“村里去年给改造了厕所,看上去都挺好,可家里一年也用不上一次。”陈福胜说,他家住在地势较高的村北,水压较小,水冲式马桶压根用不成,只好把厕所当仓库,现在上厕所还是用旱厕。他将家里的水龙头拧到最大,也只是流出一点水,流速缓慢。

  在元山子村,像陈福胜一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记者随机走访了10户农民,有9户马桶安装超过一年,其中有4户人家表示,“自安装好到现在一次没用过”,大家一致认为“水压不行”。10户农户仅有陈国清家在使用马桶,她觉得确实方便,但也忍不住抱怨:“夏天还是有三四个月上不来水,只能继续上旱厕”。

  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台基营村刘羊换家已改厕满一年,可如今他也只是在实在憋不住时,才勉强用一下家里的马桶。记者看到,村里给他家客厅里搭了卫生间隔间,隔间里面安装了马桶、洗手池,屋顶上还有换气扇。刘羊换抱怨称:“就是这一个换气扇,把家里搞得臭气熏天。”他解释,换气扇根本没设计向外通风的管道,大便后的臭气经换气扇“搅和”后,整得家里全是臭味。村支书云福柱坦言,村民们都反映这样的一个问题,但安装公司却说“就是这样设计的”。像刘羊换家这样的厕所,改造费用达7000元。

  还有部分地区出现半拉子工程。走进托克托县新营子镇乃莫营村高培秀家,客厅拐角存放的马桶已闲置一年,上面摞着纸箱。“没通水,没隔断,还安在客厅里,我还是继续上屋外的旱厕吧。”在村民赵为仲家,2016年他自己安装了马桶,与村里改厕使用的粪箱完全不同,他家污水管连着屋外砖头垒的粪池。“城里孩子过年回来用一下马桶,平日我和老伴不用,屎尿渗进墙角太阴、太臭。”记者从村委会了解到,高培秀和赵为仲家都属于村里60户改厕的人家,按照村里的说法,两户人家都已完成改厕。

  记者了解到,农民改厕的意愿高涨,一致认为改厕政策好,自家只需负担较低的费用和人力成本就能告别又脏又臭的旱厕,划得来。然而,改厕完成后没有如愿,新厕所不仅没带来方便,反而更不方便了,老乡满腹牢骚。有基层干部坦言,都有任务压着,地方急于“对上”交差,“对下”缺少实地摸底调查和研究,导致在部分农村花了大钱却把事办砸了。

  一是图方便,全村一种模式。元山子村陈平平家的屋顶单薄,冬天水管易冻,她想在院子里改造一个旱厕,但全村统一采用室内水冲厕所改造,她家不得已安装了马桶。去年冬天,马桶水管一冻就是四个月,导致马桶没办法使用。记者正常采访发现,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多数改厕村,全村只推一种改厕模式,怎样改、改成啥样,农户没得选。有的村干部说,“模式多改起来费事,后期维护也麻烦”,他们都以为,只要为农户安装了马桶,就算完成了厕所革命。

  二是为了改而改,不顾实际。在给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报送的数据里,元山子村完成改厕450户,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数据里所谓的“完成”,实际上大部分是要返工整改的,当地不顾已然浮现的问题,继续按照既定目标推进。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有的农区属于贫水区,水资源供给不足,却跟风改造水冲式厕所,对当地有没有水、耗不耗水、能否常常使用,缺乏最大限度地考虑。乃莫营村一位村干部说,村里改厕后的马桶冲一次,耗水量高达7.5升,无疑会增加村民的经济负担。一些农户也表示,村里给安了马桶、化粪池就算完成了改厕,农民后续使用是否方便,他们考虑得少。

  三是瞻前不顾后,管护跟不上。目前,全区的农村改厕由旗县从企业购买设施,并由企业主要负责集中安装。农户隔着村、镇、旗县与安装企业打交道,导致硬件设施维修、粪污清运等售后服务体验较差。在元山子村王二板家里,记者看到她家的马桶圈上缠着胶带。“用了还不到一个月,两边就坐烂了,也不知道联系谁更换。”台基营村的刘羊换也和记者说,马桶水箱按键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水流不止,把客厅柜子也泡了。对于厕所改造而言,后期维护管理才是关键。农户认为,改厕后期运营维护管理工作也要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程,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乡镇专业保洁队伍或农村牧区粪污市场化治理体系,确保改造的厕所能够长期使用。

  四是习惯有待养成,农户舍不得用。由于全区农村改厕时间不长,目前已改厕的农户几乎属于各村第一批使用马桶的人。受已有生活小习惯影响,他们难以立即适应“坐着上厕所”。有的农户觉得用马桶费水,为了省钱继续在屋外旱厕蹲坑;有的农户觉得清理化粪池费钱,舍不得用;有的农户担心马桶不结实,坏了村里没人修,有人修还得花钱,索性把阀门一关不用了。“在外面蹲了几十年坑,老百姓一时适应不了新事物。”一位村干部说。

  从曝光的情况去看,农村改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小小改厕极大地考验着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政府决策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遵循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花架子”,要实打实推进,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

  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相较于新厕所被弃用的地方,赤峰市喀喇沁旗改厕工作做得更实,当地干部走村入户调研,并到外地学习,最终提供水冲、旱厕、水旱两用三种改厕模式,农户可结合自家真实的情况进行选择。室内改厕农户可选择高压节水水冲模式,或微生物降解模式。室外改厕农户可选择水旱两用高压节水水冲模式,平时是水冲模式,冬天结冰时还可切换为旱厕来使用,既卫生环保,又符合农户实际要,改厕后农户满意度和使用率更高。基层农户和干部建议,改厕要根据各地区水量供应和管网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在富水区,可建设水冲式厕所;在介于富水区与贫水区之间的地区,建设水旱两用厕所;在贫水区,建设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无害化旱厕。同时,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实事求是,减少硬性指标和强迫命令。记者正常采访发现,不少地方都下达了考核指标,乡镇图快只好强推,原本要求的“示范带动”“积极引导”变成了硬性指标和强迫命令,即便推进中察觉缺陷也都缄口不言。有的村干部建议,将“下达任务、落实指标”变为“自下而上、量力而行”,坚持群众自愿原则,由村镇上报改厕计划,市县给予相应奖补政策。记者正常采访发现,有的地方如期完成改厕目标有难度,需要尊重真实的情况。比如,有的地方人口居住比较分散,且大部分水位降低,地下管网建设不足,改为水冲式厕所既没有充足的水量予以保证,也在集中处理上有难度。

  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可推广的模式。基层干部建议,改厕要长远谋划、统筹安排,强化制度建设,切实做到建设管理有制度、改造实施有标准、日常运行有队伍、建设管护有经费、工作落实有督查,确保厕所改造工程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哪个旗县越晚开展改厕工作,改厕工作反而会做得越好。”喀喇沁旗农牧局局长罗比其格图认为,经过两年的改厕探索,各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此时亟须组织一场大范围的“经验交流”,让各旗县区通过信息共享来借鉴经验,绕过错路弯路,避免闭门造车,科学高效地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加大宣传引导,用力啃下硬骨头。基层干部表示,农村改厕不仅是改设施,也是改观念、改行为。随着改厕工作的深入推进,转变村民的传统观念和行为,使还在观望的村民发自内心地接受改厕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台基营村村支书云福柱说:“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如果第一批农户使用效果好,老百姓口口相传,就是最好的引导。形不成好口碑,接下来处于观望状态的农户将失去主动改厕的积极性,这会增加改厕的难度。”通辽市甘旗卡镇党委书记贺其叶力图表示,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必须及时跟上,引导农民养成更加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小习惯。(记者 张丽娜 王靖 安路蒙)